2K315021供热管道的分类
【考点】供热管道的分类
一、按热媒种类分类
(一)蒸汽热网
可分为高压、中压、低压蒸汽热网。
(二)热水热网
(1)高温热水热网:t>100℃。
(2)低温热水热网:t≤95℃。
二、按所处地位分类
(一)一级管网(一次热网)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从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道系统。
(二)二级管网(二次热网)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从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道系统。
三、按敷设方式分类
(一)地上(架空)敷设
管道敷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梁的桁架、悬吊支架上,也可以敷设在墙体的墙架上。
按其支撑结构高度不同可分为高支架(H≥4m)、中支架(2m≤H<4m)、低支架(H<2m)。此种敷设方式广泛应用于工厂区和城市郊区。
(二)地下敷设
管道敷设在地面以下,由于不影响交通和市容,因而是城镇集中供热管道广泛采用的敷设方式。可分为管沟敷设和直埋敷没。
(1)管沟敷设:可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不通行管沟。
(2)直埋敷设: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无管沟。
四、按系统形式分类
(一)开式系统
直接消耗一次热媒,中间设备极少,但一次热媒补充量大。
(二)闭式系统
一次热网与二次热网采用换热器连接,一次热网热媒损失很小,但中间设备多,实际使用较广泛。
五、按供回分类
(一)供水管(汽网时:供汽管)
从热源至热用户(或换热站)的管道。
(二)回水管(汽网时:凝水管)
从热用户(或换热站)回至热源的管道。
在我国压力管道分类中,供热管道属于公用管道,级别划分为GB2。
*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GA1级、GA2级。
*公用管道为GB类,级别划分为:GB1级(燃气管道)、GB2级(热力管道)。
*工业管道为GC类,级别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动力管道为GD类,级别划分为:GDl级、GD2级。
2K315022 供热管道施工与安装要求
【考点】供热管道施工与安装要求
一、工程测量
(1)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城镇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施工线位和高程。
(2)管线工程施工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应按主线、支线的次序进行。
2)管线的起点、终点、各转角点及其他特征点应在地面上定位。
3)地上建筑、检查室、支架、补偿器、阀门等的定位可在管线定位后实施。
(3)供热管线工程竣工后,应全部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竣工测量宜选用施工测量控制网。
(4)土建工程竣工测量应对起终点、变坡点、转折点、交叉点、结构材料分界点、埋深、轮廓特征点等进行实测。
(5)对管网施工中已露出的其他与热力管线相关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应测其中心坐标、上表面高程、与供热管线的交叉点。
二、土建工程及地下穿越工程【必会】
(1)施工前,应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查,逐项查清障碍物构造情况、使用情况以及与拟建工程的相对位置。
(2)对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种既有设施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影响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3)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降水措施或地下水控制措施。降水之前,应按当地水务或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将降水方案报批或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在降水施工的同时,应做好降水监测、环境影响监测和防治,以及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
(4)穿越既有设施或建(构)筑物时,其施工方案应取得相关产权或管理单位的同意。
(5)冬、雨期施工要求:
1)雨期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边坡、支撑、土堤等部位的检查。
2)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3)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0.3m。
4)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高程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免发生冻结破坏。
(6)回填时应确保构筑物的安全,并应检查墙体结构强度、外墙防水抹面层硬结程度、盖板或其他构件安装强度,当能承受施工操作动荷载时,方可进行回填。
(7)穿越工程必须保证四周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穿越施工中和掘进施工后,穿越结构上方土层、各相邻建筑物和地上设施不得发生沉降、倾斜和塌陷。
三、管道安装与焊接
(一)在实施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编写焊接工艺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
容:
(1)管材、板材性能和焊接材料。
(2)焊接方法。
(3)坡口形式及制作方法。
(4)焊接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
(5)焊接接头的组对要求及允许偏差。
(6)焊接电流的选择。
(7)焊接质量保证措施。
(8)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二)管道安装与焊接
(1)在管道中心线和支架高程测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
(2)管道安装顺序:先安装干管,再安装检查室,最后安装支线。
(4)钢管对口时,纵向焊缝之间应相互错开100mm弧长以上,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焊口不得置于建(构)筑物等的墙壁中,且距墙壁的距离应满足施工的需要;
当外径和壁厚相同的钢管或管件对口时,对口错边量应不大于表2K315022的规定。
(5)管道两相邻环形焊缝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钢管外径,且不得小于 150mm。
(6)套管安装要求:
1)管道穿越建(构)筑物的墙板处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套管,穿过结构的套管长度每侧应大于墙厚20mm;穿过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板面 50mm。
2)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填充。
3)防水套管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并应在建(构)筑物砌筑或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装就位,套管缝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填充。
4)套管中心的允许偏差为0~10mm。
【提示】
供热管道施工与安装要求需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