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320073《二建建筑》模板工程安全管理

【例题2·案例】【2015】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 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
1.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3.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1.不妥之处: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机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正确做法:下导管之后进行二次循环清孔,混凝土浇筑超过设计标高至少0.8~1m。
2.不正确。
理由:试样应该在同样条件下养护后测试,框架间距为8m*8m时,强度达到75%后才能拆模。
拆模顺序为: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顺序进行。
3.不妥之处一: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
正确做法:砌块应达到28天龄期再使用。
不妥之处二: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正确做法:砌筑砂浆拌制宜采用自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不妥之处三: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
正确做法: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4.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还应包括: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整改项目的做法:
(1)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2)电梯井应设置固定的防护栅门。
(3)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10m)设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

2A320073模板工程安全管理
【考点】模板工程安全审查验证
1)模板工程施工前,要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查验证。
2)审查验证的项目主要包括:
①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核手续是否齐全。
②模板设计图(包括:结构构件大样及支撑体系、连接件等)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③模板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考点】模板工程稳定性
1)立杆要求
①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当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
②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③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应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
2)水平拉杆要求
①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②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③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3)影响模板钢管支架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立杆间距、水平杆的步距、立杆的接长、连墙件的连接、扣件的紧固程度。
【考点】模板工程拆模要求
①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
②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才能进行拆除。
③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④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
⑤模板拆除应分段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⑥后浇带附近的水平模板及支撑严禁随其他模板一起拆除,待后浇带浇筑并达到拆模要求后方可拆除。

2A320074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考点】高处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
①施工单位应为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用品。
②高处作业危险部位应悬挂安全警示标牌。夜间施工时,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并在危险部位设红灯示警。
③在雨雪天从事高处作业,应采取防滑措施。
④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考点】高处作业安全基本控制要点
1)攀登与悬空作业
①在高空安装管道时,管道上不允许人员站立和行走。
②在绑扎钢筋及钢筋骨架安装作业时,施工人员不允许站在钢筋骨架上作业和沿骨架攀登上下。
2)操作平台作业
①移动式操作平台台面不得超过 10m,高度不得超过  5m,台面脚手板要铺满钉牢,台面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平台移动时,作业人员必须下到地面,不允许带人移动平台。
②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时不能与外围护脚手架进行拉结,应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
3)交叉作业
①交叉作业人员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否则应设置安全隔离层进行防护。
②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应与楼层边沿留出不小于 1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得超过1m。
③结构施工自二层起,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应设双层防护棚进行防护。

【例题·案例】【2017】
背景资料:
某新建商用群体建设项目,地下二层,地上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桩筏基础,建筑面积88000㎡。某施工单位中标后组建项目部进场施工,在项目现场搭设了临时办公室,各类加工车间、库房、食堂和宿舍等临时设施;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在现场临时设施区域内设置了环形消防通道、消火栓、消防供水池等消防设施。施工单位在每月例行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巡查中,对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逐一进行检查。经统计,现场生产区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了1200㎡,检查组认为临时设施区域内消防设施配置不齐全,要求项目部整改。针对地下室200mm厚的无梁楼盖,项目部编制了模板及其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体系,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1600mm,扫地杆距地面约150mm,每步设置纵横向水平杆,步距为 1500mm,立杆深处顶层水平杆的长度控制在 150~300mm。顶托螺杆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伸出立杆的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
在装饰装修阶段,项目部使用钢管和扣件临时搭设了一个移动式操作平台用于顶棚装饰装修作业。该操作平台的台面面积8.64㎡,台面距楼地面高4.6m。

【问题】
1.按照“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检查时,除现场办公和住宿外,检查的保证项目还应有哪些?
2.针对本项目生产区临时设施总面积情况,在生产区临时设施区域内还应增设哪些消防器材或设施?
3.指出本项目模板及其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现场搭设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台面面积、台面高度是否符合规定?现场移动式操作平台作业安全控制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保证项目: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防火。
2.—般临时设施区,每 100㎡配备两个 10L的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 1200㎡的,应备有专用的消防桶、消防锹、消防钩、盛水桶(池)、消防砂箱等器材。
3.(1)不妥之处1: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1600mm;
正确做法1: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不大于1500mm。
(2)不妥之处2:顶托螺杆伸出立杆的长度控制在500mm以内;
正确做法2:顶托螺杆伸出立杆的长度控制在300mm以内。
4.(1)现场搭设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台面面积和台面高度均符合规定。
(2)安全控制要点:移动式操作平台台面不得超过10m2,高度不得超过5m。台面脚手板要铺满钉牢,台面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平台移动时,作业人员必须下到地面,不允许带人移动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