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320070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一、
施工质量预控
1.机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2.机电工程质量计划的编制
3.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
4.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预控
5.机电工程协调施工的质量控制
6 .机电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15案例、16案例、17案、18案
二、
施工工序质量检测
1.检验试验计划卡的编制要求
2.现场质量的内容和方法
14案例 18案
三、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的划分定义 16案例
2.工程质量事故分级
3.质量事故的特点
4.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5.质量事故部位的处理方式
复习建议:
1.重点章节,几乎每年都考案例题;
2.考试分值0~5分
本节常考知识点: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策划
①确定质量目标
②建立组织机构
③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部门的岗位职责
④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程序
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与质量计划
⑥
机电综合管线设计的策划。(17案例)划【掌握】
例如,一般机电工程涵盖通风空调、给水排水、强电、建筑智能等多项分部工程,管道包括风管、水管、电缆管等,当管道交叉时,上下左右及跨越排布在施工前应明确,一般自上而下应为电、风、水管。由于风管的截面最大,一般在管道综合排布时应首先考虑风管的标高和走向,但同时要考虑大管径水管的布置,尽量避免风管和水管多次交叉。一般布置原则是水管让风管、小管让大管、支管让干管、有压管让无压管。
【提示】机电综合管线布置原则为比较重要的知识,曾多次在考试中出现,请熟练掌握。
本节常考知识点:
2.质量预控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部分内容。
3.工序分析(17案)
工序分析的步骤:第一步是用因果分析图法书面分析;第二部进行试验核实,可根据不同的工序用不同的方法,如优选法等;第三步是制定标准进行管理,主要应用系统图法和矩阵图法。
背景资料【17案例】
某安装公司中标一机床厂的钢结构厂房制作安装及机电安装工程、在编制质量预控措施时,安装公司重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除设置质量控制点外,还认真地进行工序分析,即严格按照第一步书面分析,第二部试验核实,第三布制定标准的三个步骤,并分别采用各自的分析控制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施工质量。
问题:工序分析的三个步骤中,分别采用的是哪种分析方法?
答案:工序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是用因果分析图法书面分析;
第二部进行试验核实,可根据不同的工序用不同的方法,如优选法等;
第三步是制定标准进行管理,主要应用系统图法和矩阵图法。
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6案】【掌握】
质量控制点是指对工程的性能、安全、寿命、可靠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或对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工序。
②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一般原则为: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如电气装置的高压电器和电力变压器、钢结构的梁柱板节点、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压力试验、垫铁敷设等。
2)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如焊缝的无损检测,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等。
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如焊条烘干,坡口处理等。
4)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如管道安装的坡度、平行度的关键因素是施工人员,冬季焊接施工的焊接质量关键因素是环境温度等。
5)对后续工程(后续工序)施工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6)隐蔽工程。
7)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背景资料】【16案】
项目部根据安装公司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项目质量计划》,经审批后实施。项目部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后续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等原则,确定了质量控制点为:高、低压配电柜安装,锅炉、冷水机组的设备基础、垫铁敷设,管道焊接和压力试验等。
【问题】项目部还需考虑哪些确定质量控制点的原则?
答案:需要考虑控制点原则一共有7项,题目中提到的只有三相,所以项目部还需考虑:
1)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如焊缝无损检测、管道水平度垂直度偏差;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如焊条烘干、坡口处理等;
3)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管道安装坡度、平行度的关键因素是施工人员;
【2018年案例】
背景:A安装公司承包某通风空调工程的施工………(A安装公司)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了能体现合理施工顺序的作业进度计划,为保证安装质量,A安装公司将冷水机组找正等施工工序设置为质量控制点。…………
问:按照质量控制点分级要求,冷水机组找正应属于哪级控制点?应由哪几方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并签证?
答:(1)B级控制点,因为冷水机组找正等施工工序,属于影响下道工序质量的质量控制点。
(2)应由施工、监理双方质检人员共同检查确认并签证。
本节常考知识点:(18案)
1.施工质量的三级检查制度(三检制)【必会】
①操作者的“自检”:是指由施工人员对自己的施工作业或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验,实施自我控制、自我把关,及时消除异常因素,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作业。
②施工人员之间的“互检”(交接检):是指操作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作业或分项工程进行的相互检查,是对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互检的形式可以是同组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检验,也可以是班组的质量检查员对本班组操作人员的抽检,同时也可以是下道作业对上道作业的交接检验。
③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专检”:是指质量检验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用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自检(操作人员自己)、互检(同组操作人员之间、班组质量检查员之间)、专检(专职检验人员)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以专检为主;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的检验则以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自检、互检为主,专职检验人员巡回抽检为辅。成品的质量必须进行终检认证。
【2018年案例】
背景:某安装公司中标了10台5000m3拱顶罐安装工程………储罐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对罐体质量控制实施了“三检制”,并对储罐罐壁几何尺寸进行了检查…………
问题:说明“三检制”的内容。
答案:参照上述知识点。
本节常考知识点:
1.质量事故问题的划分定义
1)质量不合格:不满足规定为质量不合格、不满足预期为质量缺陷。
2)质量问题:凡质量不合格,必须返修、加固、报废,经济损失不大的为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凡质量不合格,必须返修、加固、报废,经济损失较大的为质量事故。
【16案例】【背景资料】
某单位中标南方沿海42台10万m浮顶原油储罐库区建设的总包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由独立第三方B公司承担。B公司派出 I级无损检测人员进行该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其签发的检测报告显示,一周内有 16条管道焊缝被其评定为不合格经项目,经调换焊工,更换焊机,返修焊缝后,重新检测结果为合格。该事件未耽误工期,但造成费用损失 15000元。
【问题】说明这16条缺陷焊缝未判别为质量事故的原因。
答案:原因:质量事故是凡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经过返修、加固或者报废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为质量事故,本案例中16条焊缝经过调换焊工、更换焊机,返修焊缝后,重新检测结果为合格,且未影响工期,造成费用损失为15000元,属于较小的经济损失,所以未判定为质量事故。超出范围:签发检测报告、重新检测结果为合格。
3.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为:
①事故报告;
②现场保护;
③事故调查;
由项目负责人为首组建调查小组,参加人员应是与事故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等。
④撰写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⑤事故处理报告。
4.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式:
①返工处理;
②返修处理;
③限制使用;
④不作处理;
⑤报废处理。
【11案】
某安装公司在南方沿海承担了一化工装置的安装工作,该装置施工高峰期正值夏季,相对湿度接近饱和。该公司建造了临时性管道预制厂房,采用 CO2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工作。
在预制管道时,无损检测工程师发现大量焊口存在超标的密集气孔,情况较为严重,项目部启动了质量事故报告程序,安装公司派出人员与项目部相关人员一起,组成了调查小组,按程序完成了该事故的处理。
问题:
1.列出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的步骤。
2.安装公司组织的事故调查小组应由谁组织?调查小组的成员有哪些?
答案:
1.质量事故处理程序为:
(1)事故报告;
(2)现场保护;
(3)事故调查;
(4)撰写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处理报告。
2.安装公司组织的事故调查小组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调查小组的成员有:项目技术负责人、与事故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等。
本章小结:
本章属于案例考点,17年考查工序分析, 15、16、18年都考查质量控制点确定原则,18年还考查了“三检制”,16年考查质量不合格、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划分。质量控制点确定原则是案例常考点,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