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12013 《一建市政》钢筋施工技术

1K412013钢筋施工技术【重要】
一、二钢筋工程一般规定及加工要求
(1)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2)预制构件吊环:未经冷拉、热轧光圆钢筋,50MPa。
(3)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弯制前应先调直(优选机械方法)。
(5)箍筋弯钩平直部分,一般结构5d,抗震要求10d。
(6)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弯钩宜一次弯成。

三、钢筋连接
1.热轧钢筋接头
(1)接头:焊接(优先闪光对焊)、机械连接、绑扎连接。
(4)钢筋直径≤22mm时,无焊接条件可采用绑扎连接,受拉构件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5)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6)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2.钢筋接头设置
(1)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
(3)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4)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
(5)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

四、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与安装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钢筋进场检验及存放
(1)检验次序
①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等;
②外观检查,型号、尺寸等;
③力学性能检验:抗拉强度、抗弯强度、伸长率等。
(2)存放: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室外存放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6个月)
钢筋:成捆2m、散放1.2m
加工成型钢筋笼:2m、3层
钢桩:支点布置合理、防滚动措施、3层
混凝土桩:支点吊点同一竖线、4层

【例题·多选】关于钢筋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钢筋弯制前应先将钢筋制作成弧形
B.受力钢筋的末端弯钩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C.箍筋末端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可根据钢筋材料长度确定
D.钢筋应在加热的情况下弯制
E.钢筋弯钩应一次弯制成型
【答案】BE
【提示】钢筋施工技术要求属于通用知识,涉及所有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高频考点,考查以选择题形式为主,熟记相关规范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