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202052 《一建管理》成本分析的方法

1Z202052 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必会】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
(一)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指对比技术经济指标,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降低成本的方法。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以下形式。
1.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
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与行业的平均及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提高本项目管理水平。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在进行分析时,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三)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值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四)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1.相关比率法: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
2.构成比率法:考察成本总量构成及各成本项占总成本比重。
3.动态比率法:动态比率法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重要点评】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置换法”,重点掌握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方法,考频高。

二、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重要】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为: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对于那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成本分析,而且要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
2.月(季)度成本分析
月(季)度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月(季)度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按照成本目标指定的方向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月(季)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季)的成本降低水平。
(2)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以及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3)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
如果是属于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4)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目标对比,分析产量、工期、质量、“三材”节约率、机械利用率等对成本的影响。
(5)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6)分析其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年度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
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管理层的经营效益(如资金调度、对外分包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竣工成本分析;
(2)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3)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重要点评】重点掌握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作用、分析对象、分析方法、资料来源。

三、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
1.人工费分析
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管理机构与作业队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2.材料费分析
材料费分析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和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分析以及材料储备的分析。
材料的储备资金是根据日平均用量、材料单价和储备天数(即从采购到进场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的。
3.机械使用费分析
项目施工具有一次性,项目管理机构是随着施工的需要,向企业动力部门或外单位租用。
4.管理费分析
管理费分析,也应通过预算(或计划)数与实际数的比较来进行。

四、专项成本分析方法
针对与成本有关的特定事项的分析,包括成本盈亏异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资金成本分析等内容。
1.成本盈亏异常分析
“三同步”检查是提高项目经济核算水平的有效手段,不仅适用于成本盈亏异常的检查,也可用于月度成本的检查。“三同步”检查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来实现:
(1)产值与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和形象进度是否同步;
(2)资源消耗与施工任务单的实耗人工、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当期租用的周转材
料和施工机械是否同步;
(3)其他费用(如材料价、超高费和台班费等)的产值统计与实际支付是否同步;
(4)预算成本与产值统计是否同步;
(5)实际成本与资源消耗是否同步。
2.工期成本分析
工期成本分析是计划工期成本与实际工期成本的比较分析。
工期成本分析一般采用比较法,即将计划工期成本与实际工期成本进行比较,然后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工期成本差异的影响程度。
3.资金成本分析
资金与成本的关系是指工程收入与成本支出的关系。进行资金成本分析通常应用“成本支出率”指标,即成本支出占工程款收入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支出率=计算期实际成本支出/计算期实际工程款收入×100%
通过对“成本支出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资金收入中用于成本支出的比重。结合储备金和结存资金的比重,分析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重要点评】近几年对专项成本分析的考查频率逐年加大,掌握关键词,注意成本支出率的计算。

【例题1·多选】关于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016】
A.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
B.必须对施工项目所有的分部分项进行成本分析
C.分部分项成本分析的方法是进行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比较
D.分部分项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分部分项工程
E.对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
【答案】ADE
【解析】对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成本分析,而不是对所有项目,即B错误;分部分项成本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即C错误。

【例题2·多选】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  )。【2014】
A.专项成本分析
B.竣工成本分析
C.成本总量构成比例分析
D.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E.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答案】BDE
【解析】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竣工成本分析;(2)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3)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例题3·单选】在进行月(季)度成本分析时,如果存在“政策性”亏损,则应(  )。【2016】
A.增加收入,弥补亏损  
B.降低标准,防止再超支
C.暂停生产,等待政策调整  
D.控制支出,压缩超支额  
【答案】D
【解析】“政策性”亏损,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例题4·单选】下列成本项目的分析中,属于材料费分析的是(  )。【2017】
A.分析材料节约奖对劳务分包合同的影响
B.分析材料储备天数对材料储备金的影响
C.分析施工机械燃料消耗量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D.分析材料检验试验费占企业管理费的比重
【答案】B
【解析】材料费分析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和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分析以及材料储备的分析。材料的储备资金是根据日平均用量、材料单价和储备天数(即从采购到进场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的。上述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影响储备资金的占用量,所以选择B。

【例题5·单选】某项目在进行资金成本分析时,其计算期实际工程款收入为220万元,计算期实际成本支出为119万元,计划工期成本为150万元,则该项目成本支出率为(  )。【2017】
A.30.69%
B.54.09%
C.68.18%
D.79.33%
【答案】B
【解析】进行资金成本分析通常应用“成本支出率”指标,即成本支出占工程款收入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支出率=计算期实际成本支出/计算期实际工程款收入×100%,即119/220=54.09%。

【例题6·单选】某施工项目的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20000元(目标产量500m3,目标单价800元/m3,预计损耗率为5%),实际成本是511680元(实际产量600m3,实际单价820元/m3,实际损耗率为4%。若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因素的排列顺序是:产量、单价、损耗率),则由于损耗率降低减少的成本是(  )元。
A.4920
B.12600
C.84000
D.91280
【答案】A
【解析】(1)目标数420000元(=500×800×1.0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2)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600×800×1.05=504000元;
(3)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600×820×1.05=516600元;
(4)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600×820×1.04=511680元。
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504000-420000=46200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516600-504000=12600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511680-516600=-4920元。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46200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2600元,而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920元。

相关文章